澳門文化局活動報名系統

 
活動編號 E20200276
名稱 海不揚波:南海神信仰文化(大美無疆 ── 一帶一路文化系列講座第二場)
日期及時間 11月7日(六) 15:00 -17:00
年齡要求 7 歲至 15 歲
取錄方式 先到先得
名額 50
活動地點 澳門藝術博物館一樓演講廳
活動內容

為加深市民對“一帶一路”文化內涵的認識,文化局與澳門科技大學社會和文化研究所攜手舉辦“大美無疆──一帶一路文化系列講座”,邀請四位歷史專家,帶來四場精彩的宗教文化之旅,分別介紹少林文化、南海神信仰、佛教禪宗和道教文化,深入探索“一帶一路”深厚的宗教文化內涵。 

第二場講座為“海不揚波:南海神信仰文化”,由廣東省民族宗教研究院副研究員王維娜主講。南海神在港澳被尊稱為“洪聖爺”,而建於隋朝的南海神廟則是中國古代東、南、西、北四大海神祭祀場所中唯一完整保留下來的海神廟。講座將淺談南海神信仰的由來、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千年廟會“波羅誕”的儀式細節及千年古廟南海神廟的文化價值。

海不揚波:南海神信仰文化
(大美無疆 ── 一帶一路文化系列講座)

【講座簡介】

南海神信仰經歷了一個民間化的過程,極大地促進了南海神信仰在粵港澳地區和海外的傳播和發展,並在各個地區形成了極具嶺南特色的祭祀信仰民俗── “波羅誕”或“洪聖誕”,以慶祝南海神/洪聖王誕辰,誕期為每年農曆二月,正誕日為農曆二月十三日,最為鼎盛的屬南海神廟舉行的波羅誕。波羅誕期間,珠三角各地民眾,經水路、陸路前往南海神廟祭拜。屆時,位於南海神廟周邊的十八個村以南海神廟為中心,組織舉行祭拜遊神、演戲娛神、水路市集、文人雅聚等活動,熱鬧非凡。
 

南海神廟現坐落于廣州市黃埔區廟頭村,該廟始建于隋代。宋以降,南海神被朝廷賜予諸多封號,鼎盛時期封號達十三個字,享受祭祀禮制中祀規制,神明地位逐漸提高,其廟宇建築規格也隨之不斷擴大,經明、清、民國之際,一直保留至今,是我國古代東、南、西、北四大海神祭祀場所中唯一完整保留下來的海神廟。

南海神廟是我國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。南海神廟近海,位於古扶胥港,唐宋以來,扶胥港是海內外大商船進出廣州的重要港口,受航海技術和自然環境影響,外國商船需在扶胥港周邊駐留,因此,據宋代文獻記載,南海神廟周邊村土著蕃夷雜居。南海神廟內供奉著一位外國人模樣的神──達奚司空,被南宋朝廷正式冊封為“助利侯”,從此可見,南海神廟在中西經濟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。

 

 

 

【王維娜博士 】

廣東省民族宗教研究院副研究員,中山大學民俗學博士,主要從事嶺南地區的民俗文化研究,十多年來,對客家山歌、飄色、波羅誕、冬至等民俗事象進行專題研究,在《民族文學研究》、《文化遺產》、《節日研究》、《藝術與民俗》等學術期刊發表論文多篇,並出版了《傳承與口頭創作:地方知識體系中的客家山歌》(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)、《中國節日志•波羅誕》(光明日報出版社2018年)等學術著作。

【活動資訊】
講題  :海不揚波:南海神信仰文化
講者  :王維娜博士
日期  :11月7日(六)
時間  :15:00 -17:00
地點  :澳門藝術博物館一樓演講廳
語言  :普通話
費用  :全免
主辦單位:文化局
協辦單位:澳門科技大學社會和文化研究所
**出席是次系列專題講座滿三場的市民將獲贈紀念品乙份

【查詢】
致電85986711 / 88972124(辦公時間內)

【大美無疆 ── 一帶一路文化系列講座】(2020)資訊
10月24日(六)-走向世界的少林文化   (馬廉禎)
11月  7日(六)-海不揚波:南海神信仰文化(王維娜)
11月14日(六)-從印度禪到中國禪      (龔雋)
11月21日(六)-世界文明視野下的道教文化(夏志前)

**注意事項
-參與者必須全程配帶口罩,進入活動範圍需進行測溫及出示健康碼,並使用酒精搓手液搓手;
-活動舉辦前3小時,如懸掛八號或以上熱帶氣旋時,所有活動取消;
-本局會安排工作人員以拍照或錄影方式記錄活動情況,作為存檔及活動評估之用。部分圖像紀錄可能用作日後同類型活動宣傳推廣之用,不作另行通知;
-文化局保留是次活動的最終解釋權。

費用 0
語言 普通話
備註